【国医看世界】常州“毒校”事件:急于搬迁被指为腾挪市中心黄金地段

日前,常州外国语学校因选址紧邻“毒地”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风波,受到广泛关注。央视报道称,该校很多学生出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4月18日,常州市相关部门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同一天,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发布公开信,称充分理解家长及师生的关切,但也想表达自己的立场,并指出央视的报道存在“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
周围污染地块未完成修复工程,就将学生迁入学校,是此次事件中官方饱受诟病的一点。去年九月,常州外国语学校的两千多师生仓促地搬进了新校区。一位环保部门的知情人士称,仓促搬迁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原因政府对多所学校地块的反复腾挪,最后是为了腾出位于常州市中心的黄金地块。
“加速搬迁学校,是为了腾地”,这样的说法,也在学生家长间广泛流传,但尚未得到常州官方的确认。4月19日下午,常州市实验初中责任督学、原常州市教育局学校主动发展委员会主任徐广爱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三所学校的腾挪,是政府在前几年就已经完成的规划。至于实验初中腾挪之后,这块黄金地段,将会有何用途,徐广爱称还未确定。
在多少学生身体异常、为何异常等问题上,家长与官方的说法有所出入。来自常州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指标异常仅有133人,比例占约22%。
家长们称,截至今日凌晨,在该校初一初二已收集到的683份体检报告中,发现其中522名学生的体检指标异常。家长介绍,接近九成学生的症状都是“甲状腺结节”或“淋巴肿大或结节”,有的学生1月份做体检时各项指标正常,最近体检,却发现指标出现了问题。至于这些异常症状为何产生,双方则产生了更大的分歧。家长们把目标指向了那块“毒地”。
而卫计委的一份文件显示,他们曾组织医学专家分析学生家长提交的体检报告,专家指出,异常指标的产生原因需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具体综合分析。专家认为,甲状腺结节可能与“碘摄入过多”、“精神压力过大”相关;淋巴结肿大或与牙齿、扁桃体等感染、寄生虫相关;白细胞计数下降或与药物、感冒等原因相关;至于碱性磷酸酶指标增高,“对于青春期学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文件全文,均未提及这些症状与“毒地”相关。

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校园被虐、食物中毒、环境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关注、打击这些外来因素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对孩子身体的养生调理。中医在儿童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服务体系,为孩子们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在遭受外来因素时,能有健强的身体素质与之抗衡,更大程度上保护自己。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jkcs/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