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大雪养生遵守“四字诀”~
12月7日是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中医认为,季节与人体五脏相对应,冬季在人体对应于肾脏。肾脏是人身阴精阳气之本,冬令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守充盛,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机,因而冬季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养藏之道”。
冬季养生应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着眼于一个“藏”字。故冬季养生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冬季阳气潜藏,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下降。外界风寒等邪气极易侵入人体,引发疾病。无论男女老幼,皆需注意适时添加衣物、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头部、颈部、背部、腹部以及双脚等部位,避免阳气受损。同时,冬季洗头后需待头发干透后才能外出、睡觉,最好立即吹干。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活动。在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冬季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冬季饮食养生以“藏热量”为主,宜多食猪肉、蛋、板栗、红薯等热量较大的食物。冬季肾经旺盛,五味中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会使本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而使心气的力量减弱。所以,适当食些苦味食物如莴笋、莲子等,以助心气。此外,多食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香菇、鸡蛋、绿叶蔬菜等,以防皮肤干粗、皲裂。冬季饮食切忌粘腻、粗硬、生冷食物,因此类食物易使脾胃之气受损。
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在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药补需依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不可滥补。建议您到大连胃肠医院让资深中医辨证论治,针对您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补。
“冬练三九”是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冬季锻炼应根据各人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选择慢跑、打拳、骑自行车、室内健身、羽毛球、溜冰等运动。通过户外活动,能加强心肺功能,增加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但冬季锻炼必须注意掌握一个“度”,忌大汗淋漓,更不能透支体能。此外,不建议冬季晨练。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平和,还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有紧张、激动、焦虑、抑郁、愤怒,甚至大喜过望等情绪波动时,学习尽快恢复心理平静。严冬,木枯草衰,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抑郁。
因此,冬季更要多和朋友聊聊天,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做到心理平衡,神气内藏。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发生呼吸道及一些寒性病症,常见的有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关节炎、冻疮等。天气寒冷还可使血液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液黏度增高和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另外,由于气温降低,易导致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引发高血压和脑卒中。因此,在寒冬季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特别提高警惕,注意保暖、谨防危重症发作。
多晒太阳
冬季,寒冷容易伤人的阳气,而阳光给人以温暖,助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增强御寒抗病能力。晒太阳时,多晒晒背部会更易获得温暖。
泡脚解乏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泡脚时间最好在20分钟以内。
澡浴宜少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不仅应该减少洗澡次数,还应缩短洗澡时间。冬日洗澡每周1-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老年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应注意。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