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老中医建议你,冬季这样养胃~

每年的冬季往往会呈现气候干燥、天气变化频繁等特点,也是各种肠胃问题的易发时段。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冬季如何养“胃”的方法,以供朋友们参考。

1、三餐定时定量
冬天昼短夜长,很多人会改一日三餐为两餐,并提高两餐的餐量,这种做法不值得推荐,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最好还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只吃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2、餐前喝杯温水
最佳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很多人喜欢的汤泡饭不仅少了咀嚼过程,同时也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3、保持心情舒畅
俗话说:“气得胃痛”。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一生气就胃痛”。中医认为:郁怒伤肝,肝气犯胃,即可引起胃脘痛、呕吐、泄泻等胃肠道疾病。因此,养胃要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冬季日照缩短天气寒冷,容易情绪低落,建议坚持运动,尽可能多到户外晒太阳。

4、中医艾灸调理
冬季容易高发脾胃相关的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社会人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而导致的。寒凉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直接伤害脾胃阳气;过食肥甘厚腻大鱼大肉,超负荷的脾胃负担既损害了脾胃阳气,更因代谢不完全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导致垃圾浊气堆积影响了脾胃消化功能的正常发挥。针对这些问题,专业的艾灸调理配合其他中医治法对此调理效果甚好。建议您到大连胃肠医院寻找资深中医仔细调理。

5、饭后室内散步
冬季的饭后散步可改为室内,并且不要饭后立刻走,而最少在饭毕30分钟以后开始,较为恰当。“饭后百步走”适合平时活动较少,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饭后立即“百步走”。

6、少吃生冷食物
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吃烫嘴的食物。但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组成,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冷的食物也不利于人体保暖,同样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因此,冬季的食物要以温热为主,多吃炖菜、炒菜,少吃凉拌菜和生冷水果,喝汤不要喝刚煲好的滚汤。开水最好也喝温热的。

7、细嚼慢咽
冬季,下班从寒冷的户外回到家,看到热乎乎的饭菜立刻端起来就狼吞虎咽地吃。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举动呢?但是,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食,减少了牙齿对食物的咀嚼和口腔内消化酶对食物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消化吸收,还容易吃得过饱而超出胃容量。因此,冬季吃饭宜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均匀混合,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提高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8、穿个棉背心
冬季寒冷会使胃的活动减缓或出现胃痉挛,还容易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出现腹泻、疲劳和浑身无力等情况。冬季一定要注意胃部的保暖,白天可以贴身穿一个保暖背心;晚上可以在肚子上再搭一件衣服,给胃一个温暖的环境。

9、服药需慎重
不少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可损伤胃黏膜,甚至引起溃疡,要慎服。针对暂时性胃肠功能紊乱,也不宜随意乱吃抗生素、解痉类和止泻类药物。

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定时定量、少吃多餐、慎食生冷、戒烟限酒、限饮咖啡等等,当然,还有精神因素也很重要。胃病主要靠的就是“三分治七分养”,远不止春天,儿时一年四季都需要注意!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