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看世界】不护好这几处“看不见”的肌肉,长寿基本和你无缘!
提到肌肉,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下图那样健身“练”出来六块腹肌?

没错,它们象征着好体型和运动能力强!
然而,我们身体里还有几处“看不见”的肌肉,
它们可是比很多“看得见”的肌肉更重要哦!
心脏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工作,为生命提供动力。这份功劳,和心肌的努力分不开。作为身体最勤劳的肌肉之一,它的健康程度与寿命密切相关。
一旦心肌受伤,心脏很可能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引起一系列问题。心肌面临的常见问题有:
冠状动脉,就是为心脏自身供血的动脉。一旦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很可能让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梗死(心梗),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心脏性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都是造成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有些人虽然冠状动脉堵塞严重,对心脏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没有胸闷、胸痛等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这种人一旦碰上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诱因,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心脏急性事件。

如果心脏长期负担过重,需要更努力地泵血,容易“过劳”。就像我们多锻炼可以增加肌肉一般,心脏长期这样“锻炼”的结果就是心肌肥厚。但这种肌肉的增加是不好的,它可能导致心肌缺血,长期来看会影响心脏功能。
引起心肌肥厚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等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心肌肥厚和冠心病、心衰、心脏性猝死都有关。

引发感冒的病毒,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肌炎前期常表现为感冒或腹泻。如果在心肌损伤期不注意休息,仍从事剧烈运动,如跳绳、游泳等,可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使其得不到很好的修复,从而加重病变。

要想心肌健康,最重要的是别给它增加负担。建议用以下几个方法帮它“减负”:
常吃豆。适当多吃豆制品,有助调节血脂、血糖,保护心脏。建议每天摄入30~50克豆类,可选择豆腐、腐竹等易消化的豆制品。适当多吃新鲜果蔬也对心脏有益。
多微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抵抗压力和炎症,喜欢笑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
此外,还应限制饮酒量,有心脏疾病应及时遵医嘱治疗。
“平滑肌”是什么?也许你的脑海里会不由自主浮现出这个疑问。其实,平滑肌也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一种肌肉。

人体的肌肉啊,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其中又以骨骼肌最为常见。心肌因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症也常现于人前。倒是这平滑肌很少出现。
平滑肌除了作为躯体肌而有广泛分布外,主要还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

平滑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类似骨骼肌细胞,活动受外来神经支配或受扩散到各细胞的激素的影响,如竖毛肌、虹膜肌以及大血管平滑肌等;另一类类似心肌组织,大都具有自律性,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时也可进行近于正常的收缩活动(由于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和内在神经丛的作用),以胃肠、子宫、输尿管平滑肌为代表。

还有一些平滑肌兼有两方面的特点,很难归入哪一类,如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一般认为属于多单位平滑肌,但又有自律性;膀胱平滑肌没有自律性,但在遇到牵拉时可作为一个整体起反应,故也列入单位平滑肌。
因为平滑肌的构造,它们一旦痉挛,引起的后果也会比较严重。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准确点说是非常、异常、特别、剧烈、令人无法忍受的痛。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皮肤苍白,冷汗,心动过缓,甚者有血压下降,少尿,呼吸困难等。

平滑肌痉挛常见于胆结石,肾结石,急性胃炎,急性肠炎,人流术和支气管哮喘等症。
因为平滑肌的特性,要想保护平滑肌,只能从中医角度入手。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因此保护平滑肌可以从“健脾益气”角度入手。同时,可以常常进行动脚趾、摩腹部、按小腿、揉脾经、蹲马步等运动来健脾。
看到“盆底肌”三个字,你可能觉得眼生。其实,它与排尿、性生活(没有性生活的就当没看到吧)密切相关,虽然“看不见”,但很重要。
如果盆底肌松弛或功能不佳,可能引起尿失禁等问题。经常锻炼盆底肌,不仅有助预防此问题,还有很多额外好处。

对男性而言,让盆底肌适当运动,能预防和辅助治疗前列腺疾病,改善性功能。对女性来说,锻炼盆底肌,能改善性功能和性体验,有助产后(尤其是顺产后)恢复。
保护盆底肌,推荐练习提肛运动。
方法很简单:肛门上提紧缩3~5秒,再放松3~5秒,配合呼吸,可以选择50~100次为一组,每日2~3次。
提肛运动不受场合、姿势限制,开会、站着、躺着都可以做。

和前面两种肌肉不同,腰背肌肉是大家能明显感受到疼痛和损伤的肌肉。但由于它们很少暴露在外,我们经常“看不见”,易被忽视。
很多人常有反复腰酸、腰痛、受凉后加重的症状,这就是临床上的腰背肌筋膜炎,俗称腰肌劳损。

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人体的大部分力量要靠腰椎及腰部肌肉承担。如果久坐不动,将导致腰背肌肉过度劳累,容易出现慢性腰肌劳损。
随着年龄增长,腰肌劳损的疼痛症状会加重,通常在劳动后加重,运动后减轻;受凉后加重,保暖后减轻。腰肌劳损严重时,能让人一个月不敢下地,甚至打封闭针才能止痛。
防治腰肌劳损,需要重视以下三点。
好的沙发和座椅都应保证腰椎的适当前凸。最糟糕的坐姿是前倾约70°,平卧腰椎为1.0倍负荷,站立时为1.5倍负荷,前倾约70°时则为2.5倍负荷。

卧床时,需注意避免枕头过高,也不要窝着看电视、看书,因为这样还是弯着腰,只是休息了四肢。
建议每坐下30分钟后活动一下腰椎,坐1个小时左右就起来走动一下。可以喝点水,看看远处。

这里推荐两种方法。
一是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出水换气时抬头、挺腰,能在无负重状态下有效地锻炼腰背部肌肉群。

二是 “小燕飞”。

动作要领:如图,俯卧在地上,腹部贴地,头部和两腿同时有节奏地往上翘。
锻炼频率:每日2~3次,每次10~30下,坚持6个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锻炼过度导致症状加重或复发,需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

这几处和健康息息相关的肌肉,或许不能带给你好看的线条,但如果细心呵护它们,能给健康和长寿增添筹码。希望你身上的这些肌肉能和你一起,拥有更健康的生命。
大连胃肠医院点评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即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肌肉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的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肌肉失去滋养,则肌肉逐渐消瘦,甚则痿软松驰。临床上,对某些慢性病,特别是消化系统慢性病变导致身体逐渐消瘦者,大多根据脾主肌肉这一理论,从健脾益气入手治疗。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