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癌前病变不是癌,只是有可能发展成癌
01
“瘤”是“癌”吗?
常常有患者拿到体检报告,发现上面写着“xx瘤”“xx病变”,马上先入入为主的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万分惊慌。有些在咨询医生后知道自己不是得了癌症,而是“癌前病变”,稍稍松一口气,但还是没有完全打消疑虑。今天,我们就来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瘤”,什么是“癌前病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我们平时说的“癌”通常是指“恶性肿瘤”,比如“胃癌,肠癌,肺癌”。而那些“xx瘤”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
那么怎么区分呢?简单的来说,可以把这些“xx瘤”分为3类,就像人一样,分为“好人,坏人,有可能变坏的好人”,瘤也可以分为“好瘤,坏瘤,有可能变成坏瘤的好瘤”
好瘤:有些“xx瘤”几乎终生不会发生癌变,通常生长缓慢,比如“脂肪瘤,乳腺纤维瘤,肝脏血管瘤,肾脏错构瘤,平滑肌瘤,黄体瘤”等,查出这些瘤完全不用担心,通常只需要定期复查,部分可以一辈子都不需要治疗。
坏瘤:有部分“xx瘤”虽然不叫癌,但却是“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癌”,比如“淋巴瘤,骨髓瘤,xx肉瘤”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现,必须马上治疗,通常预后较差。
有可能变成坏瘤的好瘤:有些“xx瘤”虽然现在不是恶性肿瘤,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有一定的“恶变几率”,即我们说的“癌前病变”,比如“大肠腺瘤”。对于癌前病变,大家既不用太担心,也不能太大意,通过正规治疗,基本上都能得到治愈。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通常有三个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在癌前病变阶段还不算是癌症,如果在癌前病变阶段给予合适的治疗,就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即使到了原位癌阶段,大部分原位癌如果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预后也是比较乐观的。
02
癌前病变
那么什么是“癌前病变”呢?从广义上讲,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
很多炎症性疾病都会增加癌变的几率,比如“食管炎、浅表性胃炎、肠炎”,这些病变通过药物治疗、减少刺激、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等方式,通常能治愈,不会演变成癌症,当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反复刺激,也会有癌变的机率,比如胃溃疡。而有些疾病,其细胞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这类病变很难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彻底治愈,我们通常把这一类的疾病叫做“癌前病变”。
那么在消化道,哪些疾病属于癌前病变呢?
1、萎缩性胃炎:经典的胃腺癌转变过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目前研究表明,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很难通过药物治疗彻底逆转,且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甚至伴有异性增生,所以我们称之为癌前病变。当然查出萎缩性胃炎也无需过分担忧,因为从萎缩性胃炎到真正的胃癌还有很长的时间,而我们只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就不会发展成胃癌。
2、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巴雷特食管:这两种疾病会增加食管鳞癌和腺癌的几率,而且通过普通药物治疗,很难达到完全治愈,除了定情复查外,可以通过一些内镜下的治疗来治疗,比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射频消融术,内镜下APC(氩离子凝固术)。
3、胃肠道息肉:不同的息肉具有不同的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结构相关,且难以通过非手术的方式治疗。关于结直肠息肉,还可以通过之前我们写的这篇文章进一步了解。
4、肝硬化: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6%的肝硬化患者转化为肝癌。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在我国,绝大部分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其次还有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损等。通常,肝癌的发生有三个阶段:肝炎→肝硬化→肝癌。所以,肝硬化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5.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肠黏膜可反复溃疡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发生肠腺癌的概率非常大。
03
小结
1、检查发现“xx瘤”或者“xx病变”先不用惊慌,找医生问清楚到底是良性的,恶性的,还是癌前病变。
2、如果是癌前病变,既不用太担心,也不能太大意,必须通过正规的治疗。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预防癌症。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