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导航】“胃病大国”里,不要胃溃疡,不做胃病一份子

我国有肠胃病患者1.2亿,消化道溃疡发病率10%,慢性胃炎发病率30%,是当之无愧的“胃病大国”。
“ 胃酸、胃胀、恶心、不消化等等,这些症状都属于有胃病的范畴,但这些症状不足以诱发胃癌变的可能,但如果你有胃溃疡了,就一定要多加关心自己的胃!
1.出血
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它的发生率在患者中占20%~30%,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史和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应在出血后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确诊率可达90%以上,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若胃溃疡的位置不巧,正好“烂”在了血管上,甚至可能是一条小动脉。这时候的出血就跟脑出血一样,短时间内出血量就会很大,甚至可能来不及抢救。如果是血管存在畸形,或是癌变性质的溃疡,也同样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这样就会有要命的危险了!
2.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以30~50岁多见,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由于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严重的就是恶变为癌
若胃溃疡出现下列情况,就需要提高警惕。
1、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胃溃疡的疼痛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且疾病的发作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内出现,以后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上述的规律性,变为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或者疼痛的性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则应当警惕。
2、服用抗溃疡药物无效:胃溃疡虽然易反复发作,但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如果病人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就应怀疑为癌变先兆。
3、进行性消瘦:病人如在短期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及进行性消瘦,则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4、出现呕血及黑便:病人近期内经常发生呕血,大便持续呈黑色,或出现柏油样大便,做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持续呈阳性,并且发生严重贫血,这些现象均表明,胃溃疡可能正在恶变为癌。
5、腹部出现包块:胃溃疡患者一般不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癌变,溃疡就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包块质地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压之疼痛。
大连胃肠医院胃肠专家提醒:
胃溃疡是多发病、慢性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所以,平日里应多加呵护自己的胃,有了胃病就应及时就医。

李晓明
胃肠科主任
坐诊时间:全天
从事消化道疾病临床研究治疗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在黄冈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进修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臭、便秘、胃肠息肉、早期病变等消化道疑难杂症。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