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导航】秋季养生话脾胃
秋季,指我国农历 7、8、9 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脾胃虚弱是秋季常见的疾病,脾胃虚弱多是因为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当我们伴着凉爽的秋风欣赏宜人景色的同时,亦应特别重视调养人体脾胃。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头晕乏力,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
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因此,秋季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理脾胃,会减少脾胃虚弱的发生:
立秋已到,此时如大量进食补品,会加重脾胃负担,甚至导致消化不良的不良后果。秋季进补有讲究,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饮食宜少辛多酸。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
秋季三个月的饮食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例如葱、姜、蒜、韭菜;辛味食物多发散,发散人体阳气,加之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出现腹泻、腹痛、怕冷等不适症状。同时也要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而应适当多食用多汁、甘味、酸味食物。甘味食物性质滋润,具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例如生藕能够清热生津止渴,熟藕则能健脾、开胃、益血;莲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昼养阳,夜养阴”,秋分之后,作息上要调整到早起早睡的习惯,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保持,舒展肺气。良好的睡眠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每天最好在晚上10点前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工作和学习的良好状态。精神内敛,不再向外分散心志,以保持肺气清肃的功能,这是适应秋气的特点,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随之发生变化,饮食应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因寒凉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病。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
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梨性偏凉,对于脾胃怕凉的病人可以蒸梨或煮梨水,去除梨偏凉的特性,以顾护人体阳气。
李晓明
胃肠科主任
坐诊时间:全天
从事消化道疾病临床研究治疗工作三十余年,曾先后在黄冈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工作进修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慢性肠炎、口臭、便秘、胃肠息肉、早期病变等消化道疑难杂症。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