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不要等到山穷水尽,才想起看中医!
据原大连胃肠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副主任中医师史常维(每周一、周五上午在大连胃肠医院坐诊)介绍,目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临床中运用了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但是疗效仍不尽满意。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在肿瘤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把中医药治疗肿瘤作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肿瘤一旦确诊,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马上想到的是手术,恨不得立即切除或捣毁肿瘤组织;或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逐级淘汰制方法。
一般地说,肿瘤病情到了晚期,西医治疗手段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患者和家属才会尝试中医药治疗。他们普遍认为“中医治疗肿瘤,只适合手术、放疗、化疗都不能做的晚期肿瘤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其实,这是患者和家属对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种误解。现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是除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之外,又一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
扶正治瘤:减轻放疗、化疗毒副作用
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都是以消灭肿瘤或减低肿瘤负荷为目的的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手术、放疗会耗伤人体元气;而化疗更是“敌我不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毒副作用明显。即使可使肿瘤在近期得到控制和缩小,但是,由于治疗本身很大程度上带来了机体抵抗力(正气)的破坏,往往“瘤除人亡”,难以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黄帝内经》中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气”。提示肿瘤的治疗不能一味攻邪,要避免过度治疗。
目前,中医治疗肿瘤的主流方法是“扶正治瘤”。肿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是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
“扶正法”即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和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充分发挥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扶正治瘤的中医药联合手术、放疗或化疗,恰好能优势互补、增强疗效。
中医药通过培补脾胃,能改善患者的体质,改善骨骼造血功能,如升高白细胞数,减轻手术、放疗、化疗等疗法的不良反应,从而使肿瘤患者获得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的机会,有利于患者较顺利地完成全部疗程。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原因是由于阴阳失调,治疗肿瘤的方法就需要采用具有阴阳偏性的药物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以药物四性的寒、热、温、凉促使人体回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肿瘤疗效好
临床实践亦证实,中医药可以全程参与肿瘤的治疗过程。如果患者有手术适应症,且需要进一步放疗、化疗。那么,在手术后放疗、化疗期间,医生会采用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为主的方法,降低放疗、化疗对患者的损伤;患者放疗、化疗结束后,为了防止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医生会扶正和祛邪并重,使邪去正复。
中医药不仅可用于不同临床分期的肿瘤患者,而且适用于不同病种的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时,中医师在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把握患者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当下采用的西医治疗方法,制定针对每一位患者予以“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方案。
如“益气养阴”治肺部肿瘤、“健脾”为主治胃部肿瘤、“滋阴温肾、调理冲任”治乳腺肿瘤等,通过中医药干预,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一方面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将人体阴阳调整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另一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总之,“扶正治瘤”学术思想指导的中医药肿瘤治疗,具有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的疗效。因此,肿瘤患者和家属切不可到了“山穷水尽”时才想起中医,而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尽早合理应用中医药治疗肿瘤。
大连胃肠医院,在传统中医诊疗的基础上配置了最先进的医学检查设备,首次将中医诊疗和经络养生有机结合,整合老中医资源和中医适宜外治技术优势,实施医疗、养生一体化服务模式,是您看病养生的最佳选择!
大连胃肠医院,欢迎您的到来!
史 常 维
原大连胃肠市中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男,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大连胃肠青年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胃肠中医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大连胃肠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健康管理师,高级养生导师,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
擅长:内分泌,心血管,肿瘤,消化,妇产,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诸方面;对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肝、肺、胃肿瘤,慢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形成了独到学术见解及独特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女性抗老防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儿童保健养生保健、疾病康复方面,按照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了一套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独特服务体系。
坐诊时间:每周一、五上午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