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冬练三九”究竟练什么?
冬季三九到来常听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新闻里也经常播报“冰天雪地大练兵”、“老人冬泳强身”什么的。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三九天就是该好好锻炼,出出力流流汗。

这种理解实在有失偏颇,大冬天的连鱼都躲在冰底下扎堆,人在江河水面上扑腾个什么劲儿啊?
对于动物而言,无论是求偶还是觅食,运动都是基于生存的习惯。可是一旦严冬来临,大多数动物都会匿伏在洞穴中不再外出。那些与自然规律对着干的动物,早在很久以前就被大自然淘汰出局了。
对于人类来说,也应该顺应自然,三九寒冬最好闭塞养藏。秋冬的西北风特别狠,刺骨致病,最宜避风。尤其年老体弱者,与其一大早到风口锻炼,不如太阳出来后找个防风向阳的地方,安安静静晒太阳更养生。

既然冬天不适合外出锻炼,为什么古人还要说“冬练三九”呢?
古人讲“冬练三九”,指的是练功。练武是“外练筋骨皮”,练功是“内练一口气”。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功常见的是静坐、站桩等。按照一定的要求摆出含胸拔背、耸肩坠肘、提肛舔颚等等姿势,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奏,最后达到周身温煦、经络畅通、胃肠蠕动等等效果。

那么练功为什么要在三九和三伏呢?这是因为冬至是阴寒发展到了极致、阳气开始萌动升发的时候,而夏至是阳气到了极致、阴寒开始萌动升发的时候。本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阴阳交替、阴阳初生的时候静坐和站桩,这时候滋阴和壮阳的效果最好。就像我们睡子午觉一样,子时和午时是一天之中阴阳转化的时候。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人体变化也是与天地同步的。隆冬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收引,人体的阳气也是向内收引的;冬至以后,“太极动而生阳”,此时练功阳气生发,外界寒气收引,使气充于体内而不会耗散,所以容易聚气。
此时练功要注意运动量,只能微微有汗,不能大汗淋漓,否则就成为耗气了。如果出现了大汗淋漓的情况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并在休息时立即擦去身上的汗水,换穿干衣服。剧动骤停、汗出当风、湿衣久著乃练功家大忌。因此三九天练功无论室内外都要注意防寒保暖。

最后特别要提醒冬天锻炼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年龄和体质。按照人生长发育的规律,必定要经历一个生长壮老的过程。一般男性在32岁、女性在28岁达到顶峰,过后就开始衰退。在这之前,做一些剧烈的强刺激的体育锻炼能够激发潜能,增强体质,而在这之后如果盲目折腾,反而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文当前地址:
http://lt.86106666.com/yydt/1151.html